摘要:
本文是一篇关于“新房改”的付费文章,作者通过分析“新房改”背后的逻辑和影响,探讨了其对市场、房价以及普通人的影响。文章首先介绍了“新房改”的起源和发展过程,指出其底层逻辑是双轨制,即商品房市场和保障房市场的并存。然后,作者分析了“新房改”对市场的影响,认为其将引发一场财富动荡。最后,作者提出了如何在“新房改”中找到机会的问题,并给出了一些建议。
前言
这可能不是一个新话题,也可能是你从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内容。「新房改」不重要,重要的是背后的逻辑将掀起怎样的巨浪,再一次彻底改写社会财富格局。
我们是观察者亦是参与者。
考虑到文章的特殊性,思考再三,决定设置一个付费门槛,也是子木的第一篇付费文章。以此缩小传播范围,但同时也能触达那些感兴趣的读者。子木按本文包含:
为什么要“新房改”?
对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?
房价接下来到底怎么走?
普通人该如何在新房改浪潮中找到哪些机会?
有什么从房子身上赚钱的确定性?
希望下面的文字,对你有所帮助。
01
“新房改”,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 8月 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《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》。
而 10月底突然爆火,是因为文件正式下发到各地方,开始系统性执行了。
经济观察网报道了这件事情,发表了一篇名为《中国将推动新一轮“房改”》的文章,才将情绪彻底点爆。
这么大的事情,官方并没有进行大规模报道,而是选择闭门处理,而且整体舆论导向都放在了银十之后,都是有说道的地方,这个后面再讲。
涉及房改,不容小觑。
第一轮房改之所以被定义历史一刻,是因为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,释放了巨大的财富机遇。
土地招拍挂、蹿升的房价、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,足以改变每个家庭的运势,社会格局被巅峰性改写,我们都是见证人和参与者。
而这次,“新房改”,如果如文件所述,落实到地,那么一场财富动荡在所难免,它将伴随历史进程走向终点。
新房改的底层逻辑,简单来说就三个字:
双轨制。
商品房市场+保障房市场
保障房我们比较熟悉,公租房、经适房、人才房定向安置房、共有产权房等等,都属于保障性住房。
但我认为此“保障房”非彼“保障房”,因为在14 号文件提到:
1、这是为了满足刚需,设计的特殊住房产品。2、保障房必须严格实施封闭管理。
整体来说,就是一种专门为刚需供应的封闭运行的房子,可以流动买卖,价格非常便宜。
如果对全球房地产市场有了解,你会发现,这跟新加坡的「组屋」特别相似。
组屋是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承担建筑的公共房屋,为大部分新加坡人的住所。新加坡的组屋大部分分布在大城市,大部分为二房式,多提供给中下阶层及贫穷家庭居住。
背后的意思差不多,刚需工薪阶层事实上已经被归类为中下阶层以及贫困家庭。
但有一个区别是,配比结构差距太大!
评论(0)